欢迎登录净影风景区官网
 
首页 > 景区文化 > 佛教文化 >
  景区以优美的自然山水为主体,以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内涵,以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为补充,已成为集旅游、礼佛、避暑为一体,兼具武学寻踪、休闲观光、净心养生为特色的新兴休闲度假景区。
 

慧远-长安讲法
2019-04-30 13:59:55   来源:   

隋文帝统一中国后,结束了多年的战乱局面。慧远和昙延向文帝建言,天下平安,应振兴佛事。文帝奉佛极厚,即应二僧之情,下诏兴复佛法。据史书记载,文帝在位时,“大度僧尼,将三十万;崇缉寺宇,向有五千;翻译道俗,二十四人;所出经论,垂五百卷。”佛门兴盛,青莲高僧慧远算是立了大功。在开皇初年(581),文帝召集天下的高僧大德到法门寺弘法,慧远也在其中。很有意思的是,当初慧远为护法挺身而出,与天子争辩,几乎丧命。现在,慧远又因弘法而受到皇帝的器重。
在法门寺,慧远的讲法可谓是轰动当世。《续高僧传》载:
法门初开,远近归奔。望气成津,奄同学市。所以名驰帝
阙……
慧远生性质朴耿直,严肃认真。至于履行戒律,更是丝毫不留情面。慧远讲经的地方,放的都是惩罚的用具。当弟子们布施不全,或没有沐浴净身,或错解佛法,或仪态失常,慧远并不听其辩解,必定严惩不赦。每当弟子学而不悟时,慧远焦急万分,往往要上前扭住对方的耳朵。
隋文帝很佩服慧远,想让德高望重的慧远留京师做僧官,但慧远是一个勇于进取,治学严谨之人,见师尊遗愿未有完成,不愿逗留京都。隋文帝下令拨出专款在晋豫交界之处修建青莲寺下院净影寺,敕远居之,同时还让他挂个洛州沙门统的职务。“远辞不获免,既而位之。”
开皇七年(587)春,慧远住在上党。夏天,文帝下诏请“洛阳慧远、魏郡慧藏、清河僧休、济阳宝镇、汲郡洪遵和太原昙迁”等义学“六大德”同集京辇。诏书言词恳切,慧远知道推辞不掉,就到了京中。当时,在文帝下诏请来的高僧中,慧远为六大高僧之首。当时的名气,无人可比慧远,无寺可比青莲。众高僧与学士二百多人一起讲论佛法。文帝有时亲到讲席听法。文帝又让众大德住在兴善寺,并举行了盛大的法会。于是,学法的人都赶到京城,听众高僧讲法。
慧远在众高僧中名声最盛。他每次登席讲法,都是充滿激情,如雷声滚滚,听者为之动容。慧远嗓门大、见识多、阅历广、研究深,随讲出疏,纲目具备,文旨允当,被当时公认天下第一高僧。《续高僧传》载,他“弘叙玄奥,辩畅奔流。吐纳自深,宣谈曲尽。于是四方投学七百余人,皆海内英华…… 至于归学师寻千里继接者,莫高于远矣”。
其实,慧远讲法,早在年轻时就已著名。在邺都时,开坛讲《十地经论》,听众达上千人,轰动一时。《续高僧传》载:“七夏在邺,创讲十地。一举荣问,众倾余席。自是长在讲肆,伏听千余。意存弘奖,随讲出疏。”他“洞达深义,神解更新。每于邺京法集,竖难罕敌。由此名冠远近”。自此以后,身负书笈来求学的僧徒熙熙攘攘,络绎不绝。后在相州(河南安阳)弘扬佛法。当时,佛教思想之中心,几为地论。不久,地论宗又分为相州南道,相州北道二派。慧远等人,为南道地论家,又曰南师道。慧远旁征博引,生动具体,折服了无数听讲者,使南道地论宗成为当时最为兴盛的宗源之一。人们公认慧远乃此宗的开山之祖。他所阐释华严经要义,所说因果二分,教證二道,六相圆融等,后多被华严宗采用,故谓华严宗之宗说。所以,佛学界均谓华严宗由南道地论宗转成。从邺都回晋后,他在青莲寺、净影寺大开讲筵,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,弟子多达700多人。这就是史料记载的青莲寺有“五百和尚、二百尼姑”。
慧远讲法,能讲到什么程度?史料上记载了当时的一个传说:他在青莲寺时,养过一只鹅。慧远讲经时,鹅也飞到殿里,卧在一边听慧远讲经,一直听了好几年,从不间断。慧远离开青莲寺后,鹅在寺中昼夜鸣叫,众僧讨厌它,让人给慧远带去。带鹅的人走到净影寺门口,把鹅放下来,鹅鸣叫着飞到慧远的房中。从此,鹅还像以前一样,驯服地听慧远讲经。鹅一听到法会的钟声,不管是什么时候,都要飞入堂中,伏在地下听讲。僧人散会出去,鹅也叫着飞出去。这样过了六年。忽然有一天,鹅哀叫着不肯入堂。过了二十天,慧远就弃世而去了。这个故事讲得有点玄,但说明人们对慧远的口才和辩才是十分佩服的。同时从这个故事及其他记载中也可以看出,慧远像他的老师昙始那样,也常显“异象”。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慧远-入住少林
下一篇:慧远-注疏《涅槃》

 
版权所有:焦作市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: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影寺村 备案/许可证编号:豫ICP备170138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