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影寺古时也称古贤谷寺、景净寺、金灯寺、金门寺、洪谷宝岩寺,地处净影风景区内的蟠龙山下的净影盆地,据隋开皇四年(公元584年)凿刻的佛言之铭中记载,本区位置险要,风景奇绝,“接五岳之斜峰,处三河之中游”、“棇八卦而散风云,握九达而排要冲”、“俯临邙坂,左眺泉淇,右通河洛”。 自古便被儒释道三家视为仙山佛国,净土圣地。
南北朝时期,佛门武功第一人昙始大师在此练功期间草创寺院,并逐渐形成规模。南北朝末期,有“隋代三大师”之称的慧远大师曾长期在此讲经说法,并为《无量寿经》和《观无量寿经》这两种基本净土佛典造注,著述佛门经典《大乘义章》,对中国净土教理的形成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,被誉为“释义高祖”。而此时也成为净影寺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,吸引了众多大德名仕来此探讨佛法,最盛时常住僧众达200余人。隋朝初年,隋文帝延请慧远大师至西京(西安)常居讲说,为大师整修净影寺,并赦封山场,山场规模“东至箭豁子,东南至孔杨坂,南北随山势为界;南至大回沟,西南至梯岩山,东西随水心为界;西至大河,南北随河势水心为界;北至耍子垂,东西随山势为界”。几年后隋文帝又为慧远大师在西京另建寺院,同名净影寺。西京净影寺现已不复存在,但此处的净影寺却因隐在深山得以保全。自慧远大师后,昙馥、灵璨、宝儒、善胄、慧迁、玄鉴、辩相、僧稠、不空、福润等一大批高僧大德来到净影寺主持或修行,使得净影寺千百年来香火不断,成为享誉全国的古刹名寺。
新净影寺于2002年恢复重建。寺院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,由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地藏殿、藏经楼、 钟鼓楼、僧舍、方丈室、讲经台等多部分构成。远观殿宇寮舍飞檐斗拱,鳞次栉比,入寺则见雕梁画栋,建筑精美,佛像庄严,巍巍壮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