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影寺僧人历来就有习武传统。北宋年间,寺院僧人依托太祖长拳结合猿猴动作创立一套拳法,因其极具威力而又不失轻灵之态,时称“猿拳”。南宋时,寺僧交流猿拳传至少林寺,得到补充完善,故有猿拳“缘于净影、精于少林”之说。
明代中叶拳术名家董成来此与净影寺僧交流拳术,将此拳进行系统化整理,使其套路清晰、拳理完备,著《拳经理论十问答》,正式称为“猿仙通背拳”,逐渐成为晋豫两地颇有影响力的拳种。清咸丰年间的双庙人郭再汾因此拳中“武举”,皇封“武德骑尉”官职,咸丰帝还御书“雄风柳絮”四字并钦赐线柏一棵褒奖猿拳。猿仙通背拳摆动如春风和柳,站立如严冬傲梅,魅力无穷,老少皆宜。该拳传承800余年,现在河南、山西两省仍习练着众多。
至现代猿仙通背拳在全国广为流传,以晋豫两地习练者最多。第十代十一代等弟子承前启后、集古纳新,成立猿仙通背拳研究会,并编著出版《猿仙通背拳》一书。在焦作市设立有人民公园、中站区、东方红广场、春林村及净影景区五个辅导站。会员100多人,发展学员数千人,古老拳种焕发生机。如今焦作市猿仙通背拳在被列入焦作市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,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